红鸡苗养殖的防疫核心是 “预防为主、综合防控”,需从环境、疫苗、日常管理等多维度切断病原传播,降低发病风险。
一、养殖前:做好环境与物资
这是防疫的基础,目的是在鸡苗入场前清除养殖环境中的病原。
彻底清洁鸡舍,清除上一批养殖残留的粪便、羽毛、饲料残渣等,避免病原滋生。
对鸡舍内外进行,可使用福尔马林熏蒸或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剂喷洒,覆盖地面、墙壁、食槽、饮水器等所有设施。
养殖所需的饲料、垫料、工具等需提前准备并,确保入场物资无病原污染。
二、养殖中:强化疫苗接种与日常防控
这是防疫的关键,通过主动免疫和精细化管理,提升鸡苗抵抗力并阻断病原传播。
1. 严格按程序接种疫苗
根据红鸡苗的品种(蛋用或肉用)和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个性化疫苗方案,核心疫苗包括:
新城疫疫苗:雏鸡出壳后 7-10 日龄首免(滴鼻或点眼),21-28 日龄二免(饮水或注射),预防高致病性新城疫。
禽流感疫苗:14-21 日龄首免(肌肉注射),45 日龄左右加强免疫,重点预防 H5、H7 亚型禽流感。
法氏囊疫苗:10-14 日龄首免,21-24 日龄二免(饮水),避免法氏囊病对免疫器官的损伤。
其他疫苗:根据当地疫情,可额外接种鸡痘、传染性等疫苗。
2. 做好日常管理防控
控制养殖密度,避免鸡苗过度拥挤导致应激,降低抵抗力(肉用红鸡苗每平方米前期 40-50 只,后期逐步降至 10-15 只)。
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及时排出氨气等有害气体,同时控制温湿度(1-3 日龄 34-35℃,每周降 2-3℃,湿度保持 60%-70%)。
提供清洁饮水和优质饲料,饮水需每日更换并定期用高锰酸钾,饲料避免受潮霉变(霉变饲料含黄曲霉素,会损伤肝脏)。
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养殖人员进入鸡舍前需换衣、换鞋、,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
三、发病后:及时隔离与无害化处理
这是防止疫病扩散的关键,需快速响应、科学处置。
发现病鸡立即隔离,单独饲养观察,避免与健康鸡苗接触,防止病原传播。
对病鸡接触过的食槽、饮水器、鸡舍区域进行紧急,使用高浓度剂(如戊二醛)彻底消杀。
若病鸡死亡,需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深埋或焚烧),严禁随意丢弃,避免病原污染环境。
及时联系兽医诊断,确定疫病类型后,对健康鸡苗进行紧急免疫或预防,控制疫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