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没有美的内容固然不能称之为美,但缺少美的形式,也就失去了美的具体存在。形式美是艺术存在的前提,创造和创新也总是先从形式开始的。美也总是存在于形式之中,没有形式的创造,也就没有美的创造。塑石假山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同样也要追求形式美。塑石假山的形式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塑石景观
一、“石”之美
区别于传统假山,塑石假山的“石”的表现是由材料本身决定的。“石”之美是塑石假山景观中形式美的基础构成要素,是构成塑石假山景观形式美的前提条件。“石”的物质形态是构成园林塑石假山美中必不可少的物理结构要素。石是园之“骨”,也是山之“骨”,它既是山的组成部分,又可独立作为山的象征,故而论山必先论石,对现代园林塑石假山景观美的阐述必须先从“石”的物质形态入手。
1.“石”的物质表现
色、质、皱、文、声是石的主要物质表现,也是构成石的主要形式美因素。与天然石材不同,由于塑石假山中的“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主要物质表现是色、质、皱。所谓“色”,是指“石”的色彩美,“石色种种,各有其美”。石的不同色差和品级,可以给人不同的美感,而塑石假山中“石”之“色”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所谓“质”,是指石的质地美,如石之粗、嫩、润、坚等,均为不同的质。所谓“皱”是指石表的皱璧纵横,其凸现起伏受光线起伏而呈现出的明暗交错之美,塑石假山“石”的“皱”或手工批塑而成或用模具人工翻模制作。
2.“石”的外形表现
“形”是形式美中更为重要的因素。天然石的“形”之表现,在现代广为流传的有“瘦”(耸立当空、风姿特秀)、“通”(四面玲珑、婉转相通)、“丑”(以丑为美)、“拙”(大巧若拙)、“雄”(以高大为贵)、“峭”(峻中劲利)等形容,是中国传统石文化品评的历史沉淀。但从更深层次来看,天然石的“形”之表现往往有形或无形的联系着神、情、气、韵等内涵风格之美,其与石的“物质美”表现相与交叠、互补互涵。
二、力学美
宇宙中的万物,均是以一定的形状、构形在力场的作用之下而存在的。现代园林塑石假山的建设,是以技术美和艺术美的结合,是以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出最美的形态。因此,力学美也是塑石假山景观中形式美的基础构成要素。塑石假山作为人工景观,寻求力与美的统一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力传递的前提是结构处于平衡态,能抵抗破坏和变形。塑石假山的力学稳定性是其外在美的基础,如果结构被破坏或失稳,就会使人“骇”,便毫无美可言。因此,无论是传统假山,还是现代塑石假山的建造,都是在力学的稳定性中求得美感。塑石假山的美的结构基础是建立在这种稳定性中的。也只有在力的稳定性前提下,塑石假山建造才可以“稳中求险”、“稳中求奇”,创造出险、奇、特的丰富景观。《园冶》中“理应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叠,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说明的就是此理。例如崖岩的建造,突出的就是山势,就是要给人“悬”而令人“骇”的心理感受。但是追根溯源还是在于其基础的“坚”,使之稳定不倒塌,这就是把握力学中的重力规律。
塑石景观
三、技术美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不断创造美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应用也都是美的创造和实现过程。在欣赏园林塑石假山景观过程中,既要看到景观的艺术价值表现,也要看到其技术价值的表现。如塑石假山中GRC等新材料的工厂化生产方式。塑石假山作为现代仿真工艺的一种,其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