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据场景快速选对方法,避免操作规范用错:
户外维修(如管道补焊):选手工电弧焊,设备便携,无需保护气体,操作规范简单。
精密零件(如电子元件引脚):选氩弧焊(TIG),热影响区小,规范重点在气体控制和钨极保护。
批量生产(如汽车车身):选电阻点焊,自动化程度高,规范重点在电极压力和通电时间。
高要求构件(如航空零件):选激光焊,精度高,规范重点在光路校准和功率控制。
前期准备:明确需求与物料就绪
图纸分析:解读设计图纸,明确焊接件的尺寸公差、材质要求(如 Q235 钢、304 不锈钢)、焊接接头形式(对接、角接、搭接)及强度标准(如承受载荷大小),避免加工偏差。
材料采购与检验:根据图纸采购母材(钢板、钢管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保护气体),进场时检查材料规格(如钢板厚度、焊丝直径)、质量证明文件,必要时抽样检测(如母材力学性能试验)。
设备与工具准备:调试焊接设备(如电弧焊机、氩弧焊机)、切割设备(等离子切割机、激光切割机),准备工装夹具(用于固定工件)、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直角尺),确保设备精度达标。
设备维护预防性管理
建立设备 “日常点检 + 定期保养” 制度,例如每天开工前检查焊机电缆、割炬喷嘴,每周清理设备内部灰尘,每月校准设备精度(如切割机的定位精度),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突发停机。
备用关键易损件(如焊枪喷嘴、电极头、切割嘴),出现损坏时可快速更换,减少设备维修等待时间。
焊接工艺优化
选择焊接方法:例如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CO₂焊)替代手工电弧焊,CO₂焊熔敷效率比手工电弧焊高 2-3 倍,且无需频繁更换焊条,减少非焊接时间。
优化焊接参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焊接电流、电压(如手工电弧焊电流从 120A 提高到 180A),增加熔敷速度;对厚板采用 “多层多道焊” 时,合理规划焊道顺序,减少层间清理时间。
推广 “免清根” 工艺:对双面焊接头,采用打底焊 + 填充焊的组合,通过控制打底焊质量(如背面成形良好),避免后续清根工序,减少 20%-30% 的焊接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