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
西装广义指西式服装,是相对于“中式服装”而言的欧系服装。狭义指西式上装或西式套装。
西装通常是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在商务场合男士着装的一个。
西装之所以长盛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流的西装文化常常被人们打上“有文化、有教养、有绅士风度、有感”等标签。
西装一直是男性服装王国的宠儿,“西装革履”常用来形容文质彬彬的绅士俊男。西装的主要特点是外观挺括、线条流畅、穿着舒适。若配上 [1]领带后,则更显得高雅典朴。
另外,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西装作为一种衣着款式也进入到女性服装的行列,体现女性和男士一样的独立、自信,也有人称西装为女人的千变外套。
另外西装也有国家标准。
男西服:GB/T 2664-2009,女西服:GB/T 2665-2009,男、女西裤:GB/T 2666-2009.
现代西装出现之前,近代西方男性出席商务场合穿的套装,有一件又长又厚的黑色外套,称为frock coat。直至19世纪末,美国人开始改穿比较轻便、只长及腰间的外套,称作sack suit。这成为了非正式、非劳动场合的日间标准装束,即使是朴实的男性也会有一套这样的西装,让星期日上教堂时穿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种简便套装会连同背心穿着。
另一方面,晚间套装也发展出一种非正式装束。原本的燕尾服演变出小晚礼服。时至今日,小晚礼服甚至取代燕尾服,成为出席晚间场合的标准装束,而历史较长的燕尾服只留给庄重的场合穿着,如宴会、音乐演奏会、受勋仪式等。日间的正式装束则是早礼服。虽说现代场合一般已经不太拘泥于繁文缛节,但视乎出席场合所要求的礼节,请柬上应该会注明穿衣要求。
古代的西方人,特别是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日耳曼人,他们以狩猎谋生,披兽皮取暖御寒,为不使兽皮从身上掉落,就用皮条、草绳将兽皮串结在脖子上,这是领带的原型。原始的领带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当年一队南斯拉夫克罗地亚骑兵队走在巴黎街头,士兵的脖子上都系着一条五颜六色的布带藉以御寒。巴黎上层觉得这种打扮新异、帅气,争相效仿,一时在衬衣领上系带面风,这个就是领带的身世。
1650年的,法国的一位大臣上朝言事,脖子上系了一条白绸巾,并打了一个漂亮的三角结。法国路易十四见后大加赞赏,并钦定衣领结为高贵,下令凡尔赛的上流人物都得效仿。爱风流的路易十四演习了打结法,一时系领带(巾)打结附庸风雅的人骤增,并延续下来。领带的系法很多,式样也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