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时哈日族的风潮开始盛行时,这股OK风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吹进台湾,被正式译为卡拉OK。香港、大陆内地包括东南亚基本上延承了台湾的风格,以KTV的形式为主。一开始,台湾完全仿效日本的开放式空间设计,但是效果并不好。台湾商人将原有的包厢式小视听中心与之结合起来,经改良后,出现了以包厢为主的KTV。既可以欣赏画面,又能引吭高歌;互不干涉,跳舞的跳舞,表演的表演。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卡拉OK不单单只是提供唱歌的地方,如今的卡拉OK似乎是一个贬意词。1996年以后,随着酒吧、D厅等更丰富的娱乐方式的介入,卡拉OK失去了原来一统天下的地位,娱乐场所的门牌上已经少见这四个字了。但卡拉OK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它不断地变换着经营模式,以KTV、Club、酒店包间、量贩式KTV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咸鱼翻身,以往单纯的唱歌之地衍生出了餐饮娱乐商务交际等多条龙服务。
量贩式KTV又称为“自助式KTV”,“量贩”一词源于日本即大量批发的超市。由此引出的量贩式经营,实际体现的就是透明,平价和健康的消费方式。自助购物、自点自唱。
量贩式KTV的特点:量贩式KTV娱乐场所,也就是夜场其中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初自日本、台湾地区流入中国大陆,主要以白领一族、家庭聚会、公司party为消费群体。价格比较优惠,一般只提供卡拉OK歌唱为主,不能播放HIGH型DISCO音乐。全天24小时营业,包房以计时钟消费,没消费,酒水食品以量贩自助式购买。
以为商务人员提供兼顾娱乐和业务洽谈的场所。
商务KTV特点:商务KTV娱乐场所,也是夜场其中之一,于20世纪80年代初自东南亚流入中国,主要以商务招待、公司party为消费群体。价格比较高以彰显档次。现场各种服务很好。通常会配备小弟、DJ公主(宝贝)。场内设备可满足于卡拉OK歌唱、HIGH、慢摇、轻音乐品酒、棋牌娱乐、台球等设施和服务。下午5点左右进入营业准备,6点左右,于场所门口或门厅会有大量咨客、领班站成一到两列迎接客人。包房以设置消费,酒水食品精致,价格不菲。
中式夜总会,或称中式酒楼夜总会,于20世纪中期的香港曾经甚为流行。中式夜总会从西式夜总会演变而成,提供中式晚饭或饮宴,部分设有舞池供顾客跳舞;而表演主要包括歌手演唱中西流行歌曲、或粤剧等演出,表演性质较为健康,适合成人及儿童欣赏。一些团体或商业机构的大型活动如周年晚宴等,早年亦常于中式夜总会举行。在香港体育馆等表演场地落成前,某些歌手如罗文及徐小凤的演唱会亦有在中式夜总会举行。1970至1980年代的香港,是中式酒楼夜总会的高峰期,当时的包括尖沙咀海洋皇宫夜总会及海城大酒楼夜总会,以装潢华丽作招徕。但其后因香港经济环境转变,加上酒店的饮宴业务竞争激烈,令传统的中式酒楼夜总会难以生存而先后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