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产物天然草坪所产生的枯草残体在坪床泥沙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转化为有机质重新回到土壤中。最终剩余无毒、无害的泥沙混合体,可以向其中添加有机质改良后另做他用。
人造草坪的主要成分聚乙烯属非生物降解材料,经8至10年老化淘汰后,形成数以吨计的高聚物垃圾。国外一般都是由专业公司回收降解,再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国内可用作路政工程的地基填充物。如场地改为其他用途还需清除由沥青或混凝土建造的基础层。
对气候的影响天然草坪的坪床是泥沙混合体,结构中有充分的孔隙可以在灌溉和降水过程中积累水分,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气候炎热时,草坪草用根系吸收深处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带走周围环境的大量热量,有效降低地面温度,调节一定范围内的小气候。人造草坪的坪床结构由橡胶、混凝土或沥青组成,基本不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所以不能降低地表温度,而且其热容量小,导致表面温度大幅高于空气温度,特别是在封闭式的体育场中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夏季中午时分,人造草坪场地上可以观察到地表附近的空气有明显的受热扭曲现象。有关实验数据表明,3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天然草坪的表面平均温度低于气温2℃至3℃,而人造草坪表面温度则高于气温6℃至11℃,且随气温升高,人造草坪表面温度上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天然草坪。在夏季,人造草坪表面温度很高,如果此时使用者与其发生比较激烈的摩擦,接触部位的皮肤将受到严重的伤害。
国内最早于80年代末引进人造草坪,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它和塑胶跑道一起成为学校运动场地建造的标准模式,替代了大量原本种植天然草坪的运动场地。尽管由于运动安全、场地特性及公众认知等方面的原因,人造草坪的应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造草坪的生产制作技术不断得到了创新和提高。现今采用开网单纤维长丝制成的第六代人造草坪在吸震比率、球反弹滚动、转向数值等场地运动指标上与天然草坪更加接近了,甚至在某些特性上还更具优势。在运动安全性能上,新一代人造草纤维在表面涂层、聚合原料上的改良已经可以有效降低皮肤划伤和脚部扭挫伤等运动伤害的发生。人造草坪和天然草坪各自的优势都相对突出,不足和缺点也客观存在,选择使用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
又名老虎皮、结缕草。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温暖地带。日本结缕草具有坚韧的地下根茎及地上匍匐茎,茎节上产生不定根,幼叶卷曲形,成熟的叶片革质。种子成熟易脱落,外层附有蜡质保护物,不易发芽,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提高发芽率。日本结缕草适应性强,喜光、抗旱、耐高温、耐瘠,在暖季型草坪草中属于抗寒能力较强的种。在-20℃左右能安全越冬,气温20~25℃生长最盛,30~32℃生长速度减弱,36℃以上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但极少出现夏枯现象,秋季高温干燥持续时间长可进入枯萎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