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收购现象
农村小贩收购长头发的现象在九十年代十分普遍,因头发质量不同而给出不同价格,未经处理的长头发价值更高。头发被剪下后,通常被用于做发套或者接发,为影视行业提供所需的发型。
1、头发收购的价值
小贩们对头发的收购非常讲究,注重头发的原生态和质地。未经处理的头发能达到更好的再利用效果,因此价格也会相对较高。在许多农村地区,出于对经济的考量,人们会专门留长头发,并等待恰当的时机出售,以获取可观的收益。
据说一些人就跑到一些理发店以极其廉价的价格收回了这些头发拿回去,利用毛发中的蛋白质分解而成的游离氨基酸,制成所谓的“氨基酸液“给酱油厂。
而这些氨基酸液,经过酱油厂一定程度地添加碱液调节PH值,再加些色素,那么“酱油”就生产出来了。
据说是因为用头发制成酱油的成本很低,是传统制作方式的一半以下,所以久远的年代之前有不少的小作坊或者不良商家,还真的用过这种方法来制作酱油。
而拿头发来制作酱油,还真的在一些文章里面有写过。
在1959年在《浙江化工》这本期刊上面能够找到非常完整的“利用头发制作头发”的过程,篇文章是《头发、羽毛、皮、蹄、壳等综合利用》、而第二篇文章则是《理发工人的创造——土法生产胱氨酸》。
在一篇文章里面详细地写到了利用头发制作氨基酸的工艺,图文并茂,可以说即便是一个普通人按照里面的说明来都可以操作。
不过现在很少有人在卖自己的头发了,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比以前更贵了,那么这些小商贩他们收购头发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他们会愿意花这么高的价格回收?
收购头发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制作假发了,现在的人们因为生活压力普遍比较大,头发脱落就成了正常的现象,而大家都是比较注重自己形象的,为了挽救自己岌岌可危的形象,不少头发稀少的人都会买几顶假发,所以那些头发大多会被送往假发工厂用来制作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