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时常回荡着这样的叫卖声:“收头发,收长头发。” 这声音如同乡间的流行曲调,穿梭在街头巷尾,传递着一种特殊的交易信息。那些骑着摩托车,身后带着大喇叭的收头发小贩,成了许多农村孩子童年记忆中的一部分。
他们的出现,总能引起村民们的关注。女人们会牵着自己的女儿,兴奋地跑去看自己的长发能卖个什么价。小贩们则像是专业的鉴赏师,细心地检查每一束头发的质量,然后用尺子量长度,经过一番评估后,报出一个价格。他们的眼睛里,仿佛能看见头发背后的价值。
除了回收长头发之外,这些人还会特意跑到理发店,将客人剪下来的碎头发收集起来。这些碎头发,竟然也可以被用作制作酱油的原材料。而令人惊讶的是,甚至动物的毛发,也成为了酱油生产的一部分。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令人反胃?那些动物的毛发中,谁也不知道含有多少,就这样被制作成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酱油,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
然而,这种使用动物毛发和人体头发制作酱油的做法,实际上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隐患。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人体毛发还是动物皮毛,都含有汞、铅等有毒元素。这些元素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长期食用,就会对人体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甚至破坏肝脏、肾脏以及生殖系统,同样也会大大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忧。现如今,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的把控特别严格,明确禁止将毛发等非食品原料用于酱油的生产。人们食用的酱油中的氨基酸,必须是源自粮食的提取,比如豆类等作物的发酵产生的氨基酸,才能被用作酱油。如果有人顶风作案,那就会涉嫌违法。在2008年公布的禁用滥用非食用物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单中,毛发水明确被列入其中,是被明令禁止使用的。